行车轮锻件是指通过锻造工艺制造的用于行车(如桥式起重机、门式起重机等)车轮的金属部件。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,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特定形状和性能的加工方法。行车轮锻件因其高强度和耐用性,在重工业领域广泛应用。
高强度:锻造过程细化金属晶粒,提高力学性能,承载能力强。
耐磨性好:通常采用优质合金钢(如42CrMo、65Mn等),经热处理后表面硬度高,延长使用寿命。
精度高:行车轮锻件尺寸稳定,后续加工量少,能满足严格装配要求。
抗疲劳性:适用于高频次、高负荷工作环境(如港口、冶金车间)。
下料:切割金属坯料(圆钢或钢锭)。
加热:将坯料加热至锻造温度(约1100-1200℃)。
锻造:通过模锻或自由锻成形,常见方法包括镦粗、冲孔、扩孔等。
热处理:调质(淬火+回火)改善综合性能。
机加工:车削、钻孔等达到最终尺寸。
检验:超声波探伤、硬度测试、尺寸检测等。
·
起重设备:桥式起重机、门式起重机的行走轮。
·
·
轨道交通:部分工程车辆的车轮。
·
·
重型机械:矿山机械、港口机械的承重轮。
·
·
与铸件相比:锻件无气孔、缩松等缺陷,可靠性更高。
·
·
与焊接件相比:整体性强,无焊缝开裂风险。
·
·
材料选择:需根据载荷、转速选材(如低速重载轮需更高韧性)。
·
·
润滑设计:轮缘需考虑润滑槽,减少轨道磨损。
·
行车轮锻件的质量直接影响设备运行安全,因此需符合标准(如JB/T 6392-2008《起重机车轮》),并在制造中严格控制工艺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