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重机行车轮锻件的加热是锻造工艺中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锻件的质量和性能。以下是常用的加热方法及注意事项:
原理:利用天然气、液化气或煤气燃烧产生高温加热坯料。
优点:温度可控(可达1200℃以上)、加热均匀、适合大批量生产。
应用:中大型车轮锻件(如直径>500mm)。
原理:通过电热元件辐射加热,温度精准可控。
优点:氧化少、温度均匀(±10℃)、自动化程度高。
应用:高合金钢或对温度敏感的材料(如42CrMo、65Mn)。
原理:利用电磁感应使坯料内部产生涡流发热。
优点:加热速度快(秒级)、节能、氧化皮少。
局限:设备成本高,适合中小型锻件(直径<400mm)。
适用场景:无燃气供应时采用重油或柴油,但环保性较差,逐渐被淘汰。
温度范围:
碳钢(如45钢):1100~1200℃
合金钢(如35CrMo):1150~1250℃
保温时间:按坯料直径计算(通常1.5~2分钟/mm),确保芯部透热。
加热速度:低温阶段(<800℃)需缓慢加热以避免热应力裂纹。
防氧化脱碳:
采用保护气氛(如氮气)或涂覆防氧化涂层。
电阻炉或感应加热可减少氧化损失。
温度均匀性:
大型锻件需分段加热或旋转坯料。
热电偶多点监测,避免局部过热。
材料敏感性:
高碳钢需避免过热导致晶粒粗大。
合金钢需严格控制终锻温度(如35CrMo终锻≥850℃)。
加热后需立即锻造,避免二次加热。
锻后需缓冷(如埋砂冷却)或直接热处理(正火、调质)。
燃气/燃油炉需配备防爆装置。
感应加热需电磁屏蔽,符合工业频率标准。
选择合适的加热方法需综合考虑锻件尺寸、材料、生产批量及成本。例如,大型合金钢行车轮锻件推荐燃气炉+精确控温系统,而中小批量高精度件可采用感应加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