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止起重机行车轮锻件在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脱碳,需从材料选择、工艺控制、表面保护等多方面采取措施。以下是具体方法:
降低氧含量:
采用可控气氛炉(如氮气、氩气或氢气保护),减少炉内氧气含量,避免氧化脱碳。
使用真空炉加热,彻底隔绝氧气。
中性或还原性气氛:
通入一氧化碳(CO)或甲烷(CH₄)等还原性气体,抑制碳元素与氧气反应。
防氧化涂料:
加热前在锻件表面涂覆专用防脱碳涂料(如硼砂、玻璃粉或陶瓷涂层),形成隔离层。
金属镀层:
通过电镀或热浸镀(如镀铜、镍)覆盖表面,防止高温下碳流失。
快速加热:
缩短高温阶段的停留时间(如感应加热),减少碳元素扩散机会。
温度控制:
避免过高的加热温度(如控制在Ac₃以上30~50℃即可),高温会加剧脱碳。
余量预留:
锻造时预留足够的加工余量,脱碳层可通过后续机械加工去除。
表面渗碳:
对已脱碳的工件进行渗碳处理,恢复表面含碳量。
选用抗脱碳钢材:
选择含硅(Si)、铬(Cr)等元素的合金钢,这些元素能形成致密氧化膜抑制脱碳。
预处理:
锻造前对坯料进行表面清理,避免氧化皮残留导致局部脱碳。
在可控气氛或保护介质(如淬火油、熔盐)中冷却,避免高温工件暴露于空气。
脱碳层检测:
通过金相分析或硬度梯度测试监控脱碳深度,确保符合标准(如GB/T 224)。
工艺记录:
记录加热参数(温度、时间、气氛),便于追溯和优化。
核心原则:隔绝氧气、缩短高温暴露时间、主动保护表面。
综合应用:通常需结合多种措施(如可控气氛+涂层+快速加热)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减少起重机行车轮锻件的脱碳风险,确保其表面硬度和疲劳寿命满足使用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