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起重机车轮啃轨的措施需要从设计、安装、维护和操作等多个环节入手,以下为具体措施:
轨道精度控制
确保轨道安装的直线度、水平度、轨距及轨道顶面标高符合标准(如GB/T 10183或相关规范)。
使用全站仪或激光校准仪定期检测轨道的平行度和直线度,及时调整偏差。
轨道接头处理
轨道接头处应平整,高低差≤1mm,间隙≤2mm,避免车轮通过时产生冲击或偏移。
车轮检查与更换
定期测量同一组车轮的直径差(通常不超过直径的0.1%~0.3%),超标时更换或修复。
检查行车轮轮缘厚度,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,避免轮缘与轨道侧边过度摩擦。
传动系统同步性
检查驱动电机、减速器及联轴器,确保两侧车轮同步运行(如采用变频调速或编码器反馈控制)。
调整制动器,避免单侧制动过紧导致偏斜。
金属结构矫正
定期检查起重机主梁、端梁的变形(如旁弯或拱度异常),超标时进行矫正或加固。
避免超载或长期偏载运行,防止结构变形。
安装水平导向轮
在车轮两侧或轨道内侧加装水平导向轮,强制限制车轮横向位移。
自动纠偏系统
采用激光或传感器实时监测起重机运行轨迹,通过电控系统自动调整驱动电机转速,实现动态纠偏。
轨道与车轮润滑
定期清理轨道表面杂物(如铁屑、油污),涂抹专用轨道润滑脂,减少摩擦阻力。
避免过度润滑导致打滑。
定期检查与记录
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轨道磨损、车轮直径、啃轨痕迹等数据,分析啃轨原因并针对性处理。
标准化操作
培训操作人员,避免急启急停、斜拉斜吊等不规范操作,减少横向冲击力。
空载试运行检查轨迹,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排查。
车轮与轨道匹配
根据起重机行车轮锻件类型选择合适轮缘形状(如双轮缘、无轮缘+水平轮)和轨道型号(如QU型或P型)。
在频繁啃轨区域,可改用耐磨材料轨道(如高锰钢)或表面硬化处理。
早期征兆:轨道侧面有亮痕、车轮轮缘磨损不均匀、运行时发出周期性异响。
检测工具:超声波测厚仪(车轮磨损)、振动分析仪(传动异常)。
通过以上综合措施,可有效减少或消除起重机啃轨问题,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运行安全。若问题反复出现,建议联系专业机构进行系统性诊断。